1288689415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代然大楼533号
浏览次数: 次 发布时间:2025-01-14 来源:
本文摘要:十年建设磨一剑水清山绿产业兴——彭阳县退耕还林工程产业发展纪实中国绿色时报10月15日报道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山顶举目远眺,波浪般连绵起伏的梁峁上,山顶茂密林草戴帽、山坡层层梯田缠绕、山脚林果挂满枝头,美丽自然的风光和谐图画,几乎让人忘记了正身处黄土高原上。
十年建设磨一剑水清山绿产业兴——彭阳县退耕还林工程产业发展纪实中国绿色时报10月15日报道站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山顶举目远眺,波浪般连绵起伏的梁峁上,山顶茂密林草戴帽、山坡层层梯田缠绕、山脚林果挂满枝头,美丽自然的风光和谐图画,几乎让人忘记了正身处黄土高原上。彭阳境内沟壑纵横,为全国重点水土流失区,这里植树难度较大。
但彭阳县委、县政府在生态立县方针指导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挥洒汗水,播种绿色希望。2000年开展退耕还林工程试点以来,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141.5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74万亩,荒山造林65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13.9%提高到如今的20.3%。
退耕还林不仅恢复了植被、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将大量农民从繁重的农业生产中解脱出来,使他们腾出双手开辟新的产业,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县域经济发展搭建了一个平台。草畜产业架起增收致富的金桥彭阳县坚持把草畜产业作为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按照巩固提升牧草面积与质量、力求饲草平衡与转化,突出发展肉牛、大力推广朝那鸡、稳步发展猪羊的思路和家家种草、户户养畜、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模式,结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的实施,采取以奖代补、项目扶持、信贷支撑等办法,抓点带面,整村推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草畜产业大发展、快发展。
一是狠抓饲草基地建设,在扩大种植规模上求突破。通过宣传引导、典型培育、政策激励驱动和项目扶持拉动,使农民树立了种草强于种粮的观念,建立了百万亩优质紫花苜蓿种植基地。截至目前,全县饲草种植总面积达到140万亩,带动了全县养殖业快速发展。二是狠抓肉牛基地和林下朝那鸡基地建设,在扩量上求突破。
根据草大于畜的现状,争取小额信贷和以奖代补项目,撬动农户自筹资金,通过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和新建标准化养殖暖棚、三贮一化池和投放铡草机等基础建设来扩大肉牛养殖规模;为使朝那鸡基地建设成为全县强村富民的五大基地之一,他们以农户型孵化点建设为总抓手,以县朝那鸡繁育中心为依托,以保障鸡苗供给为关键,以林区散养为平台,通过项目扶持与县财政补贴,孵化大户、育雏大户和饲养大户三户带动,中介组织加工促销等多措并举,使全县累计建成并投入孵化的农户型孵化点14处,朝那鸡饲养量超过100万只,其中存栏量70万只。三是狠抓养殖示范村(专业村)建设,实行整村推进上求突破。
采取科级领导和技术骨干包抓养殖示范村(专业村)的建设工作责任制,严格按照养殖示范户每户建一栋暖棚、建一组青贮氨化池、建一处沼气池、购一台饲草加工机械、人均种植一亩地膜玉米、人均饲养一头良种牛六个一工程,整村推进,先后培育提升了刘沟门、任河等30个养殖示范村。设施农业开辟增收致富的新路彭阳县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按照示范带动、集中连片、规模发展的思路,创新机制,强化服务,狠抓落实,全力发展以蔬菜、食用菌和林果为主的设施农业,累计发展设施农业2万亩。建设中突出三抓:一是抓规划布局。
确立了以育苗中心带动红、茹河流域和长城塬3个蔬菜生产基地、以食用菌研究中心带动高庄、店洼、姚河和长城塬4个食用菌园区,以经济林育苗中心带动红、茹河流域和长城塬3个经果林带的发展格局。充分利用基础设施资源,大力推广多茬次、反季节、延时令生产和立体复合栽培技术,最大限度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二是抓基础设施建设。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要求,捆绑项目,整合资金,集中建设,切实改善设施农业发展条件。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和种苗繁育体系建设,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三是抓示范引导。以开展科技干部建立示范点培育示范户活动为抓手,打破乡村界限,整合土地资源,建立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园区,典型示范辐射带动了周围群众积极发展设施农业,不断扩大生产规模。
目前,共建立5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日光温室示范点5个、1000亩以上集中连片的移动大棚示范点5个、食用菌生产园区4个,培育发展5亩以上种植大户686户。劳务产业打造增收致富的靓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大大解放了农村劳动力。
彭阳县委、县政府将劳务产业作为推动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按照政府推动、市场带动、城乡互动、有序流动、管理规范的发展思路和春季沿海、夏季临省、秋季进疆的输出模式,把劳务输出作为增收工程、培训工程、移民工程,从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社会化、技能化、产业化入手,实施劳务产业321工程,不断扩大输出数量,努力提高劳务质量。全县每年输出劳务人员6万人,创收2.2亿元,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40元。在提高数量的同时,积极推动劳务产业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由苦力型向智能型、由务工挣钱向自主创业、由单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向城乡劳动力共同转移的四个转变,在拓宽劳务基地、提高务工素质、建设能人队伍、引导回乡创业、强化管理服务五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年实现输出劳务工5万人、创收2.5亿元的目标。退耕还林建设10年,彭阳县不仅变成了一个大花园、大果园,而且部分群众开始富起来了,成为贫困山区率先发展的先进典范。
本文来源:博鱼官方app-www.chengshiweixing.cn